但是胃火不可一以待之,因为胃火也分实火和虚火两种。不同的症状,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。
实火也就是是胃热,多表现为上腹不适,口里无味,甚至于发苦,容易口渴,喜欢喝冷饮,有想呕吐的感觉,胃脘部位有隐隐的疼痛,大便干燥硬结。这种情况多由于喜欢吃辛辣味厚的食物,或者是饮酒过量,助长体内火旺生热。另外,气滞或者血瘀,或则会饮食过量郁结成热,化而为火,这样也都能导致胃热。而体内的肝胆等器官出现上火症状,要是横逆冲犯胃部,也可能会引起胃热。
胃部火太旺,胃脘部位脉络气血容易拥堵,这样就会出现胃脘灼热疼痛。另外,火热会伤及体内津血,所以人容易觉得口渴,并且嗜好冷饮。火热大能够帮助消化五谷,体内谷粮被迅速消耗,因而人容易觉得饥饿。体内的火顺着足阳明胃经往上走,就会出现口臭、牙龈肿痛和衄血之类的症状。阳明热有时候也会伤及体内津血,所以会出现便秘或者小便赤黄,舌头红肿,舌苔厚重滑腻,脉象细滑等症。
治疗胃热的方法有许多种,这里我为大家介绍一种易于操作,并且效果显著的方法。用石膏粉30克,另有粳米和绿豆适量。先用1份清水煎煮石膏,然后过滤去渣。取其清液,往里加入粳米和绿豆,煮成粥。每日吃一次这样的粥,坚持一周便会有显著效果。
朋友家的女儿,她虽然也口干舌燥、便秘、口腔溃疡,但是她不是容易饥饿,而是胃脘胀痛,饿了也没食欲。所以她的情况应该属于胃阴虚,或称胃阴不足,虚火上扬。胃阴本身不足,那些升起的火都是虚火,只有固本培元,自身稳固,那种虚火才能慢慢消下去。若是这时候不分青红皂白,直接一瓢凉水浇下去,伤了身体,虚火也会愈加猛烈。
因为五脏之中,胃属土,土喜润燥,以和降为顺。若是人体胃阴损耗过度;或者是心情抑郁,不得排解,气郁化而为火,灼伤胃阴;或者是上吐下泻严重,伤及津血,耗掉体液;或者是服用太多的温燥药物,也会使胃阴损耗过度……如此种种,都会导致胃阴不足,胃部濡润不够、和降失调,出现胃阴虚证。
胃阴不足,体内就滋生虚热,热邪郁结在胃部,胃气失调,所以胃脘部位隐隐作痛,嘈杂不适;胃部濡润不够,就会失去动力,收纳不够,出现饥饿了也没有食欲的情况;而胃部和降失调,胃气往上翻涌,就会出现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体内津液损耗,胃阴不足,阴气未能承接上部,所以上部失去润燥,就会口干舌燥,喉咙干痛,舌头红肿,脉象细滑;下部阴气也不足,所以会大便干燥,小便短少。
滋养胃阴的食物有许多种,常见的有小麦、牛奶、鸡蛋、猪肉、鸭肉等。润泽胃部,帮助生津的食物有银耳、燕窝、枇杷、梨、苹果、蕃茄、乌梅、豆腐等。而麦冬和生姜则是滋补胃阴极好的药物。生姜因为性暖,可以温胃阳、散胃寒,胃阴虚者可常食。
所以说,胃火也分虚实,应该区别对待,因症施治。不可眼见得胃火上扬就一味泼凉水,吃降火药。
杨力提示:
胃热忌食
胡椒
性热,味辛,胃寒证宜食,胃热证忌之。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中就曾指出:“多食动火燥液,耗气伤阴。”《本草纲目》亦说:“胡椒,大辛热,纯阳之物,肠胃寒湿者宜之,热病人食之,动火伤气,阴受其害。”所以,不仅热性胃痛者忌食,病属阴虚胃痛者也不宜服。
花椒
又称川椒、蜀椒。性温,味辛。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曾说:“椒,纯阳之物,其味辛而麻,其气温以热。”故热性胃痛之人法当忌食。正如《本草经疏》所说:“肺胃素有火热,嘈杂醋心,呕吐酸水,咸不宜用。”
茴香
无论大茴香(即八角茴香),还是小茴香,热性胃痛者皆不宜食。《本草经疏》中说:“胃肾多火,得热则呕者勿服。”《得配本草》中也告诫:“肺、胃有热者禁用。”
丁香
性温,味辛。《得配本草》中虽说:“丁香温能和胃”,但胃热搀痛呕逆之人则忌食。正如《本草经疏》所言:“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,非属虚寒,概勿施用。”
龙眼肉
俗称桂圆。甘温果品,胃热当忌。《本草汇言》中指出:“甘温而润,恐有滞气,如胃热有痰有火者,又非所。”《药品化义》还说:“甘甜助火,亦能作痛。”因此,热性胃痛者,应当忌食。
白豆蔻
辛温芳香调味食品,但胃热疼痛者忌之。正如《本草备要》所言:“肺胃火盛者禁用。”《本草经疏》也说:“凡火升作呕,因热腹痛,法咸忌之。”
此外,热性胃痛者还应忌食辣椒、桂皮、草豆蔻、生姜、葱、洋葱、砂仁、狗肉、羊肉、白酒等。若误食这类辛辣温热食物,更会助长胃热,加重病情。
评论列表